【普雷】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 牛津解密

上映日期:Apr/19/2019
類型:Biography/Drama/Mystery
導演:
Farhad Safinia
演員:
Mel Gibson、Sean Penn、Natalie Dormer

Viola's Rating:5.7

不論你喜歡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或是熱愛書籍改編的作品,《牛津解密》都不會讓你失望。改編自文化史書籍《天才、瘋子、大字典家:英國百年機密檔案解密,人類文明史上最龐大的英語字典編纂傳奇》,講述牛津字典編纂的真實故事,《牛津解密》不可思議的情節與友誼讓人不但了解一段封存的歷史,更深刻思考更多議題。



僅有中學學歷,身為布商長子的蘇格蘭人「莫瑞教授」秉持自己對「英文字」的熱愛,接下《牛津英文大字典》的編纂工作,立志要打造一部有史以來搜羅最廣的字典。於是,莫瑞教授想出當時非常開創性、如今極為常見的「群眾外包 (Outsource) 」方式,向世人收集詞彙,並期望透過這個方法,加速字典的編纂進度。

在收集詞彙的過程當中,他發現有位麥納醫生,獨自貢獻上萬多則詞條,這是連專業語言學者都難以完成的龐大工作量。沒想到,麥納醫生是一位因為殺人被判終身監禁在精神病院,被判定為瘋子的人…。

既然是一部講述「字典編纂」的電影,片中的用字也相當講究,再加上19世紀中後期的時代背景,光是角色間的平常對談,就能顯現出莫瑞教授即便由於家境因素無法繼續求學,但他的學養之豐富,肯定是能夠勝任牛津英文大字典主編的人選。不難想像當兒子出口成「髒」時,莫瑞教授雖說未動怒,但仍舊耳提面命叮嚀他注意用詞的心情,而教授蘇格蘭人的身分也讓愛爾蘭裔的美澳籍演員梅爾·吉勃遜必須請一位「對白教練」,想必是想特別在口音上下苦功吧,而喜歡英國口音的影迷們,也能在《牛津解密》裡大飽耳福。甚至,在教授與醫生成為好友後,兩人居然還能比賽誰能說出較為艱澀的詞彙,整部電影的用字真的是達到一般人所不能觸及的程度阿。不過,若有機會翻閱英文字典便會發現,最為複雜、冗長的往往不是那些「艱難字彙 (big word)」,反而是最為廣泛使用的。片中便舉了「藝術 (art)」與「贊成、批准 (approve)」來展現當時他們編纂字典時,找尋詞彙起源與演變的困難與艱辛。

「瘋子與天才僅一線之隔。」



德國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曾說:「天才住在瘋狂樓上。(Genius lives only one story above madness.)」電影當中也曾透過教授與醫生的對話提到,兩人之間究竟誰是瘋子,誰是天才,不得而知,畢竟一個一心想要編纂牛津大字典的人,某種程度上也很是瘋狂。自古以來,天才無不有點瘋狂,而能夠獨自一人寫出上萬多則詞條與字彙來源,卻受精神分裂症所苦而犯下殺人罪的醫生,以及可以想出「群眾募資」的莫瑞教授,毫無疑問是天才的表徵阿。

梅爾·吉勃遜早在1999年就買下原著的版權,花了20年籌備的結果,就是歷史考據上十分確實且用心。包括醫生過去軍醫的背景對他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導致他犯下殺人罪,且必須長年居住在當時稱為「瘋人院」的機構內。雖然聯邦軍聲稱並沒有使用「烙印」來處罰逃兵,甚至醫生可能根本沒有在1864年效力於莽原之役,但電影裡這段導致他失眠幻象的著名軼事也符合史實。醫生最後也是因為時任內政大臣的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批准,而得以回到美國,「讓美國人去處理這個瘋子」。同時,教授沒有文憑的背景與團隊編纂字典的速度,屢屢遭到牛津大學出版社編輯蓋爾的刁難與騷擾,也都能夠在《牛津解密》裡清楚看見。










「我都已經原諒他了,為什麼社會還要繼續折磨他。」

不僅討論「英文字」,《牛津解密》也談到精神疾病罪犯回歸社會、「修復式正義」與其人權的問題。但是,對法律沒有涉獵的我,無法從專業角度分析此面向,倒是從《牛津解密》裡這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案例便可看出,麥納醫生這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當時的痛苦與困境,如何透過對字彙的熱忱與工作獲得救贖與原諒。雖說不清楚歷史上麥納醫生與受害者遺孀的互動達到何種程度,但她的確時常訪視醫生,而幫忙編纂字典與訪視等與外界世界接觸的生活,在1902年麥納醫生病情惡化至自宮的程度之前,對他的情況似乎是有幫助的。像這樣犯下罪大惡極之事,卻由於心智喪失而逃過一死,而在服刑期間也確實對社會有貢獻,不禁讓人想起近日大受歡迎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雖然很難,卻是非常值得深思的課題。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牛津解密》的故事不只提點了大眾牛津字典的難能可貴,同時也讓世人瞭解英文的美。其中,17世紀的英國詩人兼思想家約翰·米爾頓的代表作品:以《舊約聖經·創世紀》為基礎創作的史詩《失樂園》。除了用來佐證不少英文字的使用從這部作品開始有了大幅度的變換之外,《失樂園》裡探討神的預見與人類的自由意志之間的拉扯與衝突,又何嘗不是醫生的內心掙扎呢?


另外,片中忠實呈現了很多19世紀末不人道的精神病治療,也都在醫師與事實相符的「自宮」後開始實行,例如:「電痙攣療法」、「浸泡療法」、「拘束囚禁」、「催吐療法」以及電影《隔離島》也出現過的「腦白質切除術」等。或許觀眾在觀影時會有疑問,既然醫生有軍隊退休俸,且被診斷為不具危險性,而得以居住在較為舒適的囚房,甚至可以讀書與購書,又為何最後機構仍舊訴諸堪稱「虐待」的精神病治療呢?可能是因為原本看似對病情有所幫助的「與外界接觸」治療法,在醫生崩潰而自宮後,主治醫師大概認定此療法無效,而決定開始實行極端治療。可是,這些療法有的造成記憶大幅受損,有的造成心智功能傷害,這也是為何遑論幫忙編纂字典,醫生後期連正常對話都有困難了。

在我們享有牛津大字典與網路無遠弗屆所帶來,學習英文極為方便的同時,別忘了在19世紀有著莫瑞教授這麼一位瘋狂的辭書學家,從參與編纂到逝世,都不曾放棄完成這部鉅作的夢想。即便他與另一位編輯未能親眼見證牛津大字典的完成,但從計畫開始到結束,共計70年的時間,每一位功臣都該被銘記,即使是被判定為瘋子、終身監禁的麥納醫生,也透過字典裡的詞條與英文的美讓我們看見他的熱忱與眼裡的光。

圖片來源:IMDb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好雷】Avengers: Infinity War 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

【普好雷】Broken 私刑制裁

【好雷】The Florida Project 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好雷】血觀音 The Bold, the Corrupt, the Beautiful

【好雷】Sunny: Tsuyoi Kimochi Tsuyoi Ai Sunny我們的青春

【好雷】The Shape of Water 水底情深

【好雷】Thor: Ragnarok 雷神索爾:諸神黃昏

【好雷】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 一個人的朝聖

【好雷】Black Panther 黑豹

【好雷】Kingdom 王者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