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Scary Mother 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
類型:Drama
導演:Ana Urushadze
演員:Nato Murvanidze, Ramaz Ioseliani, Dimitri Tatishvili
Viola's Rating:7.0
《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故事講述中年主婦瑪娜娜寫作魂爆發,但家人與出版社認為她的書寫是二流情色小說,只有文具舖老闆是她的知音。這部喬治亞的電影透過這極具壓力、有些可怖的故事,探討家庭壓力、性別規約與創作本質等抽象主題。文學背景的自己在觀影時產生諸多文本上的聯想,使得幾個禮拜後的今天,依舊餘韻猶存。
若是執著女性主義的大旗控訴《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中的男人,似乎稍嫌不講理,畢竟他們也非《The Divine Order老娘要革命》裡禁止女人拋頭露面出外工作的傳統沙文男性,但說到底片中時空也看不出女人擁有經濟能力。真要仔細推敲,自始至終支持母親寫作的女兒大概是無聲控訴的女性代表。朗讀會上,兒子驚駭,丈夫震怒,紛紛離席,女兒雖不發一語也沒有以肢體語言安慰,但身為最後一位離桌者,或許她才是這個家裡唯一看到母親一直以來承受的壓力的人。早晨她跟著父親與兄弟出門也可看成是她掙錢的表現,面對父親對母親拍照的提問,她也能面不改色的編出母親想開設臉書帳號的謊言,甚至代替母親打暗號給文具店老闆,為出版該書推動一把。只可惜,直到電影結束,觀眾都不得而知,是否女兒這樣的幫忙,能使瑪娜娜在家庭裡重新受到接納。
電影裡不時聽到瑪娜娜的丈夫罵她「瘋了」,不管是「在手臂上寫作」,或是她那些不入流的文字,都被丈夫視為精神崩潰的表徵。但其實,「瘋」與「不瘋」又是誰說了算呢?若瑪娜娜真瘋,將她視為文豪的文具店老闆是否也難以擺脫瘋子的標籤。電影《飛越杜鵑窩》便是在探討此一議題,而《隔離島》裡李奧納多所飾演的泰迪最後說「像怪物一樣的活著,還是像好人一樣的死去?」不少人堅信,以現代的醫學發展,還是無法區分出「絕對的正常」與「真正的瘋子」。
正因如此,電影最後瑪娜娜與身為書評與譯者的父親討論書的結局時,父親一方面質疑書中的真實性,一方面擔心瑪娜娜筆下的字句並非「真正」的結局,而是某些「惡事」的開端。 於此同時,畫面中出現倒在血泊中的文具店老闆,觀眾並無從得知這是小說裡的結局,抑或是現實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畢竟整部故事雖與瑪娜娜的生活相似,但她加入了一些童年時的奇幻想像,並且對於熟知文學的父親質疑自己是否以自身故事為藍本感到憤怒,小說中虛構與真實的比例為何,除了瑪娜娜之外應該無人能解答了。
其實直到血泊那一幕之前,故事情節頂多只能說是給人不適感,倒不至於有恐怖與緊張,但貫串全片的鼓聲與弦樂,彷彿時時提醒著我們「不好的事情就要發生了,繃緊神經阿。」即便最後什麼也沒發生,但層層堆疊的緊繃感越接近電影的尾聲越強烈,好似逼迫觀眾親身體會瑪娜娜的日常。對她來說,關心丈夫的情緒、撿兒子散落在地板上的衣物、為家人準備早餐都不是什麼壓力極大之事,但長年累積下來,成了壓垮瑪娜娜天馬星空世界的稻草,她「必須逃離這個家」。
片中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一幕為,瑪娜娜於浴室淋浴時在牆上磁磚裡找尋寫作靈感,讓我想到美國文學讀過的一部短篇小說《The Yellow Wallpaper》。作者夏綠蒂·柏金斯·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是一位成功的女權主義者、知識分子與演講家,但曾經罹患重度憂鬱症,最後也因為乳癌纏身自殺而死,而這篇知名的短篇小說據信便是在那段憂鬱時期所撰寫。故事講述一名患有憂鬱症的女子,在她的醫生丈夫安排下進行休養治療,但她卻在度假小屋的壁紙裡看見一個受困的女人,為了釋放該名女子,女主角撕毀了房裡的壁紙,也讓丈夫認定其精神狀態到達無可救藥的地步。對讀過這部短篇小說的影迷來說,看到瑪娜娜試圖從牆上磁磚找尋小說結局的片段,真的有些毛骨悚然。
《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與《The Yellow Wallpaper》相似之處還有關於「寫作本質」,還記得在「基礎創意寫作」課堂上老師曾說:「寫作是裸露靈魂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瑪娜娜小說的真實性只在於比例,而非全為杜撰。但其實豈止寫作,各種創作又何嘗不是呢?奧美執行創意總監龔大中分享製作全聯福利卡系列廣告時,將蛋捲屑「吃乾抹淨」的撇步來自當兵的同袍;Easy Car中古車廣告中,夏日熱戀甜滋滋,但等紅燈時的煎熬,讓人恨不得有台車,也是發想腳本的創意總監親身經歷。
既然上述兩個文本都跟女性書寫與精神疾病有關,不知道大家在觀影時是否有想到《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雖然提不起勇氣拜讀這部我深信真實成分極高的小說,但以一本處女作來說,它在台灣文學與女性書寫的地位絕對是不容質疑的。林奕含受訪時表示:「當你在閱讀中遇到痛苦或不舒服,我希望你不要認為「幸好是一本小說」而放下它,我希望你能與思琪同情共感。」的確,《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固然是一部電影,但觀賞時那種不適感,肯定存在很多與瑪娜娜有著相似境遇的女人家裡,品嘗那些刻劃在手臂上的墨滴,與她們同情共感吧。
圖片來源:IMDb
妞新聞網頁:
《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探討家庭壓力、性別規約與創作本質 | 台北電影節精選
導演:Ana Urushadze
演員:Nato Murvanidze, Ramaz Ioseliani, Dimitri Tatishvili
Viola's Rating:7.0
《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故事講述中年主婦瑪娜娜寫作魂爆發,但家人與出版社認為她的書寫是二流情色小說,只有文具舖老闆是她的知音。這部喬治亞的電影透過這極具壓力、有些可怖的故事,探討家庭壓力、性別規約與創作本質等抽象主題。文學背景的自己在觀影時產生諸多文本上的聯想,使得幾個禮拜後的今天,依舊餘韻猶存。
若是執著女性主義的大旗控訴《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中的男人,似乎稍嫌不講理,畢竟他們也非《The Divine Order老娘要革命》裡禁止女人拋頭露面出外工作的傳統沙文男性,但說到底片中時空也看不出女人擁有經濟能力。真要仔細推敲,自始至終支持母親寫作的女兒大概是無聲控訴的女性代表。朗讀會上,兒子驚駭,丈夫震怒,紛紛離席,女兒雖不發一語也沒有以肢體語言安慰,但身為最後一位離桌者,或許她才是這個家裡唯一看到母親一直以來承受的壓力的人。早晨她跟著父親與兄弟出門也可看成是她掙錢的表現,面對父親對母親拍照的提問,她也能面不改色的編出母親想開設臉書帳號的謊言,甚至代替母親打暗號給文具店老闆,為出版該書推動一把。只可惜,直到電影結束,觀眾都不得而知,是否女兒這樣的幫忙,能使瑪娜娜在家庭裡重新受到接納。
電影裡不時聽到瑪娜娜的丈夫罵她「瘋了」,不管是「在手臂上寫作」,或是她那些不入流的文字,都被丈夫視為精神崩潰的表徵。但其實,「瘋」與「不瘋」又是誰說了算呢?若瑪娜娜真瘋,將她視為文豪的文具店老闆是否也難以擺脫瘋子的標籤。電影《飛越杜鵑窩》便是在探討此一議題,而《隔離島》裡李奧納多所飾演的泰迪最後說「像怪物一樣的活著,還是像好人一樣的死去?」不少人堅信,以現代的醫學發展,還是無法區分出「絕對的正常」與「真正的瘋子」。
正因如此,電影最後瑪娜娜與身為書評與譯者的父親討論書的結局時,父親一方面質疑書中的真實性,一方面擔心瑪娜娜筆下的字句並非「真正」的結局,而是某些「惡事」的開端。 於此同時,畫面中出現倒在血泊中的文具店老闆,觀眾並無從得知這是小說裡的結局,抑或是現實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畢竟整部故事雖與瑪娜娜的生活相似,但她加入了一些童年時的奇幻想像,並且對於熟知文學的父親質疑自己是否以自身故事為藍本感到憤怒,小說中虛構與真實的比例為何,除了瑪娜娜之外應該無人能解答了。
其實直到血泊那一幕之前,故事情節頂多只能說是給人不適感,倒不至於有恐怖與緊張,但貫串全片的鼓聲與弦樂,彷彿時時提醒著我們「不好的事情就要發生了,繃緊神經阿。」即便最後什麼也沒發生,但層層堆疊的緊繃感越接近電影的尾聲越強烈,好似逼迫觀眾親身體會瑪娜娜的日常。對她來說,關心丈夫的情緒、撿兒子散落在地板上的衣物、為家人準備早餐都不是什麼壓力極大之事,但長年累積下來,成了壓垮瑪娜娜天馬星空世界的稻草,她「必須逃離這個家」。
片中令人印象極為深刻的一幕為,瑪娜娜於浴室淋浴時在牆上磁磚裡找尋寫作靈感,讓我想到美國文學讀過的一部短篇小說《The Yellow Wallpaper》。作者夏綠蒂·柏金斯·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是一位成功的女權主義者、知識分子與演講家,但曾經罹患重度憂鬱症,最後也因為乳癌纏身自殺而死,而這篇知名的短篇小說據信便是在那段憂鬱時期所撰寫。故事講述一名患有憂鬱症的女子,在她的醫生丈夫安排下進行休養治療,但她卻在度假小屋的壁紙裡看見一個受困的女人,為了釋放該名女子,女主角撕毀了房裡的壁紙,也讓丈夫認定其精神狀態到達無可救藥的地步。對讀過這部短篇小說的影迷來說,看到瑪娜娜試圖從牆上磁磚找尋小說結局的片段,真的有些毛骨悚然。
《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與《The Yellow Wallpaper》相似之處還有關於「寫作本質」,還記得在「基礎創意寫作」課堂上老師曾說:「寫作是裸露靈魂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瑪娜娜小說的真實性只在於比例,而非全為杜撰。但其實豈止寫作,各種創作又何嘗不是呢?奧美執行創意總監龔大中分享製作全聯福利卡系列廣告時,將蛋捲屑「吃乾抹淨」的撇步來自當兵的同袍;Easy Car中古車廣告中,夏日熱戀甜滋滋,但等紅燈時的煎熬,讓人恨不得有台車,也是發想腳本的創意總監親身經歷。
既然上述兩個文本都跟女性書寫與精神疾病有關,不知道大家在觀影時是否有想到《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雖然提不起勇氣拜讀這部我深信真實成分極高的小說,但以一本處女作來說,它在台灣文學與女性書寫的地位絕對是不容質疑的。林奕含受訪時表示:「當你在閱讀中遇到痛苦或不舒服,我希望你不要認為「幸好是一本小說」而放下它,我希望你能與思琪同情共感。」的確,《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固然是一部電影,但觀賞時那種不適感,肯定存在很多與瑪娜娜有著相似境遇的女人家裡,品嘗那些刻劃在手臂上的墨滴,與她們同情共感吧。
圖片來源:IMDb
妞新聞網頁:
《在手臂上寫作的女人》探討家庭壓力、性別規約與創作本質 | 台北電影節精選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