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Gone Girl控制
上映日期:Oct/09/2014
類型:Drama/Mystery/Thriller
導演:David Fincher
演員:Ben Affleck、Rosamund Pike
Viola's Rating:8.5
還算是小班的粉絲,是David Fincher導的,原著小說風評又很好,於是就決定去看了。看的過程中,整個驚喜不斷,兩個半小時,全無冷場。以下就我所感受到的「驚喜」來分享給大家。
1. 演員
a. Ben Affleck
這部電影真的可以看出他演技的進步,徬徨、憤怒甚至搞笑的情緒都演的非常到位。而等下也會稍加著墨的幽默部分,則是顯露出他自己那一面,或許過去他被嫌演技不好,就是因為他演什麼角色都像自己吧XD但是在【Argo亞果出任務】被肯定之後,在這部作品當中我個人認為他是更上層樓。就像導演當初會選他就是因為故事中一幕尋找失蹤妻子但丈夫被媒體慫恿露出笑臉的尷尬場面,導演上網查詢,發現小班有很多這種神韻的照片,該說是他總是笑得很尷尬呢,還是說他無時無刻都很真心,所以很符合這個角色,總之,他就是得到它了,哈哈。雖然以小粉絲的角度來說並不客觀,但還滿希望他以這部入圍男主角的^^
b. Rosamund Pike
因為是妻子失蹤的故事,雖然一定會有回憶的部分,但原本以為女主角的戲分會很少,沒想到不僅不少,還有非常多內心戲和情緒的呈現。演過【Die Another Day誰與爭鋒】、【Jack Reacher神隱任務】和【Pride &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等片的她,可以說是英雄角色的代表。所以我覺得在選角上,導演不僅考慮了演技是否能駕馭這個角色,David Fincher同時也跟觀眾開了一個玩笑。如同故事裡提到的,Amazing Amy是國民天使,對觀眾來說,並不會去預設一個由Rosamund Pike飾演的角色有這樣的背景,因此也提高了故事的張力。當然,演員的功力也是沒話說的囉!
2. 氛圍
a. 笑點
雖然這是部劇情懸疑驚悚片,但並沒有從頭到尾都很緊繃的逼迫觀眾。前面提到有一些場景露出真實的小班,像是Nick覺得老婆又再裝了或是表現出不屑時的murmur或冷笑,都可以獲得觀眾的笑聲。電影當中的故事當然是比較極端的婚姻問題,但是片中也用了很多會讓人會心一笑的橋段,現在一時居然也想不出來,不過每隔幾分鐘觀眾席就會傳出笑聲倒是真的。無形中真的很像在跟觀眾述說一個故事,並沒有強逼大家一起解答這個沉重的案子。
b. 配樂
這一點相信不用多說,電影配樂一向都是用來點綴、錦上添花和營造氣氛用的。在許多地方,都會有令人非常緊張的配樂,讓觀眾開始臆測接下來又要發生什麼事,甚至有一些加上黑畫面輔助的地方,都讓我考慮要不要閉上眼睛XD雖然不是看鬼片,但本人就是這麼膽小。另外,也有緊湊之後,什麼都沒發生,卻讓觀眾再度回到緊繃氣氛的配樂。
c. 配角們
我覺得【控制】能夠全無冷場,除了導演的功力之外,配角們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男配角有一直深信Nick才是殺人犯的Officer Jim Gilpin,甚至Amy回來之後,Nick一臉不屑,他還說「你老婆回來,你不能高興一點嗎?」XD(咦,其實也是記得一些笑點)另一個則是幫助Nick的Tanner Bolt律師,律師基本上算是一個協助者的角色,所以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很嚴肅的,但他卻不時會吐槽Nick他們這對夫妻是他看過最荒謬的一對,而他自己已經看過無數對了。女配角的部分則是有Detective Rhonda,很喜歡這個角色是因為,她雖然一開始也Jump to conclusion但是她仍保有辦案懷疑的敏銳度,所以某種程度上並不會讓觀眾對這個角色產生厭惡。而跟Nick最親近的雙胞胎妹妹Margo當然也是畫龍點睛的角色。透過Nick跟Margo的互動來揭露一些Nick的祕密,像是他的婚外情,讓劇情在一開始從Margo的信任與支持發展到謊言的戳破,當然最後Margo的心境又回到最開始討厭Amy的反應,也是有點早就看透這個人的感覺。
3. 角色塑造
其實前面這些項目某種程度上是防雷的概念XD畢竟這部太特殊了,稍微看到一點就會失去所有趣味,接下來就會有比較多劇透的部分了吧。
a. 控制狂ft. 佔有慾的Amy - 需要與被需要
一開始的Amy就像電影當中的世人所認為的那樣,非常的甜美和完美,直到一切揭露之前都是如此,而那不過是電影的中段而已。因為劇情簡介只說妻子不見了,英文片名也叫Gone Girl,原本還想說為什麼中文要翻成「控制」,結果全是因為Amy喜歡一切都在她掌控中的感覺。從她談論Amazing Amy的時候就感覺的出來,她想要主導人生的企圖,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她就讓Amazing Amy做。或許有些人會說,很多作家或藝術創作者都是這樣阿,甚至父母,把自己無法成為的樣子投射到作品裡,但Amy卻是非常極端的。因為Nick不再像她所希望的樣子,她就想要報復,其中包括了搬回Missouri沒跟她商量,但事實是她借錢給她父母也沒跟Nick商量過,只有她可以別人不行。在她躲起來和Greta一起看talk show的時候,Greta說她覺得Amy是個有錢人家慣壞的公主,其實也算是說中Amy的性格。當錢被搶光,她在加油站撥電話,我心裡還想說她可以打給誰,沒想到她打給「需要」她的Desi。不管是真的或假的感情,Amy都傾向於控制別人,而且當她發現Nick劈腿的時候,她覺得自己不再是唯一擁有Nick的人,她決定開始報復。她需要Nick成為她喜歡的那個樣子,而她也利用了需要她的Desi,全都是為了她自己的佔有慾。
b. 【壁花男孩】的Nick - 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
這句話是我看到最後一幕時的第一個浮現的句子,在破案的過程中Nick告訴Margo事發當天早上他本來要提離婚了,是Amy叫他去想想,但事實是他可能永遠也說不出口。看到最後一幕之後,我突然覺得Nick上節目講的那些,他所謂「只是要騙Amy回來,說她想聽的話」的這些話都是真心的。Amy變的偏激,讓Nick覺得她瘋了,還有那可怕的佔有慾,甚至她成了兇手,的確都讓Nick卻步,但是在他抗拒的心之下,卻又渴望留在Amy身邊。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斯德哥爾摩症候群」XD但最後一慕的反應,不只是讓Margo崩潰,也給觀眾丟下一個震撼彈。
c. 極富紳士風度妄想症的Desi - 悲劇性人物
在Nick為了蒐集證據去找Desi,他的反應卻是那樣時我有點懷疑,本來以為他是否是共犯之類的人物,但沒想到其實他不過是個從沒變心,癡情到極點的悲情人物而已。雖然最後Amy跟他到鄉下的湖邊小屋,Desi把電影的中文譯名表達出來,他說他這次不會再讓Amy離開他了,而且房子到處都有監視器,但是他其實並沒有說出Amy不能離開房子,或許她還是可以自由進出。甚至他還說I won't force you. 面對一個已在自己掌控下,沒有反抗之力(看起來)的女子,他仍然尊重她的自由意志。雖然我覺得David Fincher可以用更多其他的小細節來展現Desi的紳士與身世,而非只是有錢,但從Desi與Amy早餐對話時,Amy說他們兩個可以談論18世紀的音樂blah blah可見一班。最後Amy為了營造出Desi綁架她的場景,決定和Desi上床時,Desi心裡應該是很高興,但他似乎有點抗拒,對他來說這不是正確的程序吧(我覺得)!在他被割喉的瞬間,除了嚇瘋和震驚之外,默默的為他感到悲哀,或許他也比常人多一點佔有慾,但他真的只是一個很癡情的人而已阿~~
4. 主要主題
就像tagline說的,You don't know what you've got 'til it's...,我覺得電影想表達的是Don't jump to conclusion. 當然有很多其他探討的重要議題,我認為那些是次要主題了,因為除了tagline這樣寫之外,不管是看起來恩愛的夫妻實質上瀕臨瓦解,或是Nick的謊言,在在都說明了表象與內在的巨大差別。而且,如果Detective Rhonda沒有實事求是的話,Nick或許很早就被判死刑了。
5. 次要主題
a. 死刑
不是要戰廢不廢死XD只是到Margo問出Does Missouri have death penalty?你才真的會意會到,這個案子誤判的機率有多大?這或許是為何選擇Missouri的原因之一吧,並且也製造了「一命還一命」的設定,Amy覺得Nick對她做的事算是謀殺,所以她報復了,而Nick因為這個復仇欠了Amy一個人情,或許這也是Nick無法離開Amy的原因之一,畢竟他在這個故事當中還是相對性的好人跟英雄,雖然他出軌了。
b. 婚姻
電影當中多次Amy和Nick爭吵的時候,都會提到自己不希望成為某種人,或是希望他們的婚姻不要走向某個階段。同樣不是要論述結婚好不好這個議題,不過Amy和Nick最終仍是走到他們所認為大部分人所會走到婚姻不好的那個面向,所以最後Nick好不容易提出I'm leaving you.的時候,他們開啟了一個小辯論,Amy說出That is marriage.結果Nick好像又被說服了。當然這當中也牽扯到Nick覺得有了小孩,他也有責任,但這些不也是真正的婚姻會面臨的問題嗎?
c. 媒體
不管是Nick被抹黑或是澄清都是透過媒體,我覺得想表達的應該是現在全球各地都有點泛濫的問題。在記者會上,明明是記者要Nick笑,那張照片卻被說成「老婆失蹤,這個男人還能笑成這樣。」還有莫名其妙合照的女人,Nick也毫無辯駁之力,因為它可能已經被傳上FB或是各種社群網站。不管最後Nick是欺騙還是真心的喊話,讓Amy回來,也都是因為他心裡相信他不需要全國的人民看到,那段訪問其實只要一個人看到就好了。從頭到尾電影都是以媒體的行為來推進故事的,甚至Amy已經回來,媒體還日夜不休的守候在他們家外面,跟現在媒體緊迫盯人的感覺真的很像。
6. 敘事手法
David Fincher如此厲害(變態)拍出這樣的故事,除了劇本由暢銷小說的原著作者改編之外,導演的敘事手法當然也很重要,稍微把電影分成三個階段。
a. 各說各話的兩線敘事
一開始,以辦案ft.現在的Nick和回憶ft.過去的Amy日記,開啟一個兩線敘事的故事。在這邊,觀眾只看到跟很多劇情片或愛情修復電影一樣,都在講述一對本來很相愛的夫妻後來如何怨恨對方,我想到【Mr. and Mrs. Smith史密斯任務】XD 但是,透過這個兩線敘事,警方辦案的證據越來越多加上日記開始進入爭執的部分,兩個人的說法出現分歧,這個時候開始各說各話。觀眾必須決定要相信哪一方,或許剛開始分歧大家還是相信Nick,直到Andie出現,大家會發現其實Nick沒有全盤托出,這時候可能就會開始搖擺了。
b. 全知的觀眾
大家都喜歡當聰明的那個,到了Nick解出Amy尋寶遊戲的那一刻,觀眾從原本聽故事,學著和Detective Rhonda一起判斷誰說真話,變成和Nick、Margo和Tanner一起是知道「事實」的一方。這部分當然也是電影的高潮,一方面跟著Nick端找尋辯護的方法和更多的漏洞,一方面可能也驚嘆著Amy布局手法的精細。
c. 表象與內在的二元對立
如果硬要好與壞的二分法,在這個故事當中Nick是好的一方,Amy是壞的一方。但連Nick自己都說,他自己是共犯,因為他容許Amy的控制。在最後,Amy回家,全知的觀眾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她利用了Desi,但警方卻相信了她的說詞。Amy因為渴望那個她所愛的Nick,也希望能夠繼續控制他,向Nick坦白了事發經過,最後他們上節目時,Nick說他們現在已經全然對彼此坦承,雖然他們的生活本來就不需要讓大眾知道,但是這個表象與內在可以說是截然不同。Amy的恐怖和Nick的接受居然默默的形成一種恐怖平衡,唯一知道真相又深受其害的反而成了代表Nick理性與良知的雙胞胎妹妹Margo。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類型:Drama/Mystery/Thriller
導演:David Fincher
演員:Ben Affleck、Rosamund Pike
Viola's Rating:8.5
還算是小班的粉絲,是David Fincher導的,原著小說風評又很好,於是就決定去看了。看的過程中,整個驚喜不斷,兩個半小時,全無冷場。以下就我所感受到的「驚喜」來分享給大家。
1. 演員
a. Ben Affleck
這部電影真的可以看出他演技的進步,徬徨、憤怒甚至搞笑的情緒都演的非常到位。而等下也會稍加著墨的幽默部分,則是顯露出他自己那一面,或許過去他被嫌演技不好,就是因為他演什麼角色都像自己吧XD但是在【Argo亞果出任務】被肯定之後,在這部作品當中我個人認為他是更上層樓。就像導演當初會選他就是因為故事中一幕尋找失蹤妻子但丈夫被媒體慫恿露出笑臉的尷尬場面,導演上網查詢,發現小班有很多這種神韻的照片,該說是他總是笑得很尷尬呢,還是說他無時無刻都很真心,所以很符合這個角色,總之,他就是得到它了,哈哈。雖然以小粉絲的角度來說並不客觀,但還滿希望他以這部入圍男主角的^^
b. Rosamund Pike
因為是妻子失蹤的故事,雖然一定會有回憶的部分,但原本以為女主角的戲分會很少,沒想到不僅不少,還有非常多內心戲和情緒的呈現。演過【Die Another Day誰與爭鋒】、【Jack Reacher神隱任務】和【Pride & Prejudice傲慢與偏見】等片的她,可以說是英雄角色的代表。所以我覺得在選角上,導演不僅考慮了演技是否能駕馭這個角色,David Fincher同時也跟觀眾開了一個玩笑。如同故事裡提到的,Amazing Amy是國民天使,對觀眾來說,並不會去預設一個由Rosamund Pike飾演的角色有這樣的背景,因此也提高了故事的張力。當然,演員的功力也是沒話說的囉!
2. 氛圍
雖然這是部劇情懸疑驚悚片,但並沒有從頭到尾都很緊繃的逼迫觀眾。前面提到有一些場景露出真實的小班,像是Nick覺得老婆又再裝了或是表現出不屑時的murmur或冷笑,都可以獲得觀眾的笑聲。電影當中的故事當然是比較極端的婚姻問題,但是片中也用了很多會讓人會心一笑的橋段,現在一時居然也想不出來,不過每隔幾分鐘觀眾席就會傳出笑聲倒是真的。無形中真的很像在跟觀眾述說一個故事,並沒有強逼大家一起解答這個沉重的案子。
b. 配樂
這一點相信不用多說,電影配樂一向都是用來點綴、錦上添花和營造氣氛用的。在許多地方,都會有令人非常緊張的配樂,讓觀眾開始臆測接下來又要發生什麼事,甚至有一些加上黑畫面輔助的地方,都讓我考慮要不要閉上眼睛XD雖然不是看鬼片,但本人就是這麼膽小。另外,也有緊湊之後,什麼都沒發生,卻讓觀眾再度回到緊繃氣氛的配樂。
c. 配角們
我覺得【控制】能夠全無冷場,除了導演的功力之外,配角們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男配角有一直深信Nick才是殺人犯的Officer Jim Gilpin,甚至Amy回來之後,Nick一臉不屑,他還說「你老婆回來,你不能高興一點嗎?」XD(咦,其實也是記得一些笑點)另一個則是幫助Nick的Tanner Bolt律師,律師基本上算是一個協助者的角色,所以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很嚴肅的,但他卻不時會吐槽Nick他們這對夫妻是他看過最荒謬的一對,而他自己已經看過無數對了。女配角的部分則是有Detective Rhonda,很喜歡這個角色是因為,她雖然一開始也Jump to conclusion但是她仍保有辦案懷疑的敏銳度,所以某種程度上並不會讓觀眾對這個角色產生厭惡。而跟Nick最親近的雙胞胎妹妹Margo當然也是畫龍點睛的角色。透過Nick跟Margo的互動來揭露一些Nick的祕密,像是他的婚外情,讓劇情在一開始從Margo的信任與支持發展到謊言的戳破,當然最後Margo的心境又回到最開始討厭Amy的反應,也是有點早就看透這個人的感覺。
3. 角色塑造
其實前面這些項目某種程度上是防雷的概念XD畢竟這部太特殊了,稍微看到一點就會失去所有趣味,接下來就會有比較多劇透的部分了吧。
a. 控制狂ft. 佔有慾的Amy - 需要與被需要
一開始的Amy就像電影當中的世人所認為的那樣,非常的甜美和完美,直到一切揭露之前都是如此,而那不過是電影的中段而已。因為劇情簡介只說妻子不見了,英文片名也叫Gone Girl,原本還想說為什麼中文要翻成「控制」,結果全是因為Amy喜歡一切都在她掌控中的感覺。從她談論Amazing Amy的時候就感覺的出來,她想要主導人生的企圖,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她就讓Amazing Amy做。或許有些人會說,很多作家或藝術創作者都是這樣阿,
b. 【壁花男孩】的Nick - 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
這句話是我看到最後一幕時的第一個浮現的句子,在破案的過程中Nick告訴Margo事發當天早上他本來要提離婚了,是Amy叫他去想想,但事實是他可能永遠也說不出口。看到最後一幕之後,我突然覺得Nick上節目講的那些,他所謂「只是要騙Amy回來,說她想聽的話」的這些話都是真心的。Amy變的偏激,讓Nick覺得她瘋了,還有那可怕的佔有慾,甚至她成了兇手,的確都讓Nick卻步,但是在他抗拒的心之下,卻又渴望留在Amy身邊。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斯德哥爾摩症候群」XD但最後一慕的反應,不只是讓Margo崩潰,也給觀眾丟下一個震撼彈。
c. 極富紳士風度妄想症的Desi - 悲劇性人物
在Nick為了蒐集證據去找Desi,他的反應卻是那樣時我有點懷疑,本來以為他是否是共犯之類的人物,但沒想到其實他不過是個從沒變心,癡情到極點的悲情人物而已。雖然最後Amy跟他到鄉下的湖邊小屋,Desi把電影的中文譯名表達出來,他說他這次不會再讓Amy離開他了,而且房子到處都有監視器,但是他其實並沒有說出Amy不能離開房子,或許她還是可以自由進出。甚至他還說I won't force you. 面對一個已在自己掌控下,沒有反抗之力(看起來)的女子,他仍然尊重她的自由意志。雖然我覺得David Fincher可以用更多其他的小細節來展現Desi的紳士與身世,而非只是有錢,但從Desi與Amy早餐對話時,Amy說他們兩個可以談論18世紀的音樂blah blah可見一班。最後Amy為了營造出Desi綁架她的場景,決定和Desi上床時,Desi心裡應該是很高興,但他似乎有點抗拒,對他來說這不是正確的程序吧(我覺得)!在他被割喉的瞬間,除了嚇瘋和震驚之外,默默的為他感到悲哀,或許他也比常人多一點佔有慾,但他真的只是一個很癡情的人而已阿~~
4. 主要主題
就像tagline說的,You don't know what you've got 'til it's...,我覺得電影想表達的是Don't jump to conclusion. 當然有很多其他探討的重要議題,我認為那些是次要主題了,因為除了tagline這樣寫之外,不管是看起來恩愛的夫妻實質上瀕臨瓦解,或是Nick的謊言,在在都說明了表象與內在的巨大差別。而且,如果Detective Rhonda沒有實事求是的話,Nick或許很早就被判死刑了。
5. 次要主題
a. 死刑
不是要戰廢不廢死XD只是到Margo問出Does Missouri have death penalty?你才真的會意會到,這個案子誤判的機率有多大?這或許是為何選擇Missouri的原因之一吧,並且也製造了「一命還一命」的設定,Amy覺得Nick對她做的事算是謀殺,所以她報復了,而Nick因為這個復仇欠了Amy一個人情,或許這也是Nick無法離開Amy的原因之一,畢竟他在這個故事當中還是相對性的好人跟英雄,雖然他出軌了。
b. 婚姻
電影當中多次Amy和Nick爭吵的時候,都會提到自己不希望成為某種人,或是希望他們的婚姻不要走向某個階段。同樣不是要論述結婚好不好這個議題,不過Amy和Nick最終仍是走到他們所認為大部分人所會走到婚姻不好的那個面向,所以最後Nick好不容易提出I'm leaving you.的時候,他們開啟了一個小辯論,Amy說出That is marriage.結果Nick好像又被說服了。當然這當中也牽扯到Nick覺得有了小孩,他也有責任,但這些不也是真正的婚姻會面臨的問題嗎?
c. 媒體
不管是Nick被抹黑或是澄清都是透過媒體,我覺得想表達的應該是現在全球各地都有點泛濫的問題。在記者會上,明明是記者要Nick笑,那張照片卻被說成「老婆失蹤,這個男人還能笑成這樣。」還有莫名其妙合照的女人,Nick也毫無辯駁之力,因為它可能已經被傳上FB或是各種社群網站。不管最後Nick是欺騙還是真心的喊話,讓Amy回來,也都是因為他心裡相信他不需要全國的人民看到,那段訪問其實只要一個人看到就好了。從頭到尾電影都是以媒體的行為來推進故事的,甚至Amy已經回來,媒體還日夜不休的守候在他們家外面,跟現在媒體緊迫盯人的感覺真的很像。
6. 敘事手法
David Fincher如此厲害(
a. 各說各話的兩線敘事
一開始,以辦案ft.現在的Nick和回憶ft.過去的Amy日記,開啟一個兩線敘事的故事。在這邊,觀眾只看到跟很多劇情片或愛情修復電影一樣,都在講述一對本來很相愛的夫妻後來如何怨恨對方,我想到【Mr. and Mrs. Smith史密斯任務】XD 但是,透過這個兩線敘事,警方辦案的證據越來越多加上日記開始進入爭執的部分,兩個人的說法出現分歧,這個時候開始各說各話。觀眾必須決定要相信哪一方,或許剛開始分歧大家還是相信Nick,直到Andie出現,大家會發現其實Nick沒有全盤托出,這時候可能就會開始搖擺了。
b. 全知的觀眾
大家都喜歡當聰明的那個,到了Nick解出Amy尋寶遊戲的那一刻,觀眾從原本聽故事,學著和Detective Rhonda一起判斷誰說真話,變成和Nick、Margo和Tanner一起是知道「事實」的一方。這部分當然也是電影的高潮,一方面跟著Nick端找尋辯護的方法和更多的漏洞,一方面可能也驚嘆著Amy布局手法的精細。
c. 表象與內在的二元對立
如果硬要好與壞的二分法,在這個故事當中Nick是好的一方,Amy是壞的一方。但連Nick自己都說,他自己是共犯,因為他容許Amy的控制。在最後,Amy回家,全知的觀眾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她利用了Desi,但警方卻相信了她的說詞。Amy因為渴望那個她所愛的Nick,也希望能夠繼續控制他,向Nick坦白了事發經過,最後他們上節目時,Nick說他們現在已經全然對彼此坦承,雖然他們的生活本來就不需要讓大眾知道,但是這個表象與內在可以說是截然不同。Amy的恐怖和Nick的接受居然默默的形成一種恐怖平衡,唯一知道真相又深受其害的反而成了代表Nick理性與良知的雙胞胎妹妹Margo。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