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The Last Duel 最後的決鬥
類型:Action/Drama/History
導演:Ridley Scott
演員:Matt Damon、Adam Driver、Jodie Comer、Ben Affleck、Harriet Walter、Sam Hazeldine
Viola's Rating:8.0
相隔24年,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與麥特‧戴蒙(Matt Damon)這對哥倆好,再次聯手編劇。麥特與現年83歲高齡的導演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上一部合作作品《絕地救援》獲奧斯卡七項大獎提名,難得戴蒙的角色不需要救援,反而是由他來拯救別的角色。《最後的決鬥》改編自艾瑞克·傑格爾(Eric Jager)的2004年書籍《最後的決鬥:中世紀法國戰鬥的真實審判故事(The Last Duel: A True Story of Trial by Combat in Medieval France)》,從當年時代背景之下的決鬥與審判文化,帶領觀眾了解女性受到的殘暴與壓迫。
劇情描述發生於14 世紀,當時法國對女性的極度壓迫及殘暴時期下,一段關於背叛和復仇之扣人心弦的故事。
片名既已提到最後的「決鬥」,自然少不了這個元素。電影也正是從這場決鬥開始,隨著兩位騎士準備就緒,全場觀眾也熱血沸騰,決鬥場景卻嘎然而止,轉而敘述決鬥的起因。不過,這場戲也不是騙觀眾進場的噱頭,片尾還是非常有誠意地上演中世紀的冷兵器生死決鬥。即便隔著銀幕,觀眾也能感受到決鬥的緊張、肉體的疼痛與勝負的緊繃,過程中不住為自己支持的角色捏把冷汗。
不少專訪中,麥特‧戴蒙都提到《最後的決鬥》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乍看之下,匪夷所思,如此陽剛的作品怎麼會跟女性主義扯上關係,但只要親自觀看整部片便會發現所言不假。不要說14世紀的法國,當時全世界應該沒有哪個地方的女性擁有話語權,更別提在自己受屈辱時發聲。時至今日,性侵或性騷擾案件發生時都還有檢討受害者的聲浪,更不用說凡事以男性為主體的中世紀。女主角瑪格麗特‧德‧卡魯日夫人是真有其人,在她被雅克‧勒‧格里斯於自家強暴後,勇於為自己發聲,即使可能面臨死罪也在所不惜,無所畏懼。
片尾決鬥最精采也最揪心之處在於,明明這是關乎瑪格麗特的命運與清白,審判卻是透過夫婿與強暴犯的決鬥來決定。當競技場內血脈噴張,站在旁邊高台上觀看、銬著腳鐐的瑪格麗特,不但為丈夫與自己的生命煩惱,也擔憂著甫出生的孩子是否會成為孤兒。待決鬥落幕,罪嫌洗清,彷彿一切塵埃落定,觀眾此時看到畫面上瑪格麗特與兒子在草原上快樂地玩耍,字幕出現德‧卡魯日爵士在十字軍東征之役戰死,之後瑪格麗特將莊園治理得井然有序,且終身未再婚,顯示《最後的決鬥》中以女性為主的色彩,並在最後獲得美好的結局。
但是,諷刺的是,關於瑪格麗特本人卻是一點資料都沒有留存,世人僅能從這場現今看來可怖且荒謬的比武審判故事認識這位傳奇的領主夫人。從出嫁時作為政治聯姻的棋子,到被強暴後成為丈夫爭面子的籌碼,最後瑪格麗特的揚眉吐氣才真正揭露《最後的決鬥》的主題。
在決鬥之前,其實還是有一場審判。不像現在性侵害案件審判不得公開,《最後的決鬥》裡的審判不僅要求瑪格麗特再次揭開瘡疤,詳細描述性侵過程,甚至公開質問她與丈夫的性生活是否美滿,瑪格麗特又是否「享受」。由於「懷孕」在當時被視為是「性高潮」的結果,所以結褵多年都沒能懷上身孕的她,被質疑是否享受勒‧格里斯的強暴,進而造成懷孕。就算在現代,如此審判與問話對當事人來說都是極大的污辱,何況是民風保守的14世紀,關於瑪格麗特是「蕩婦」的傳言自然更加甚囂塵上。幸好孩子有著一頭與麥特如出一轍的金髮,不然不論決鬥結果如何,肯定再被修理一回。
《最後的決鬥》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敘事手法,採用如《刺殺據點》一般從不同視角看同一故事的方式。觀眾看到的第一個版本是德‧卡魯日爵士的視角,在這個版本裡勒‧格里斯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舉凡德‧卡魯日有的他都要搶,還沒拿到的也不放過。最後,歪腦筋竟然動到德‧卡魯日老婆身上,護妻心切的他聽到妻子悲慘的遭遇,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觀,即便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捍衛老婆的清白。看似極為浪漫淒美的故事,隨著第二個版本開始,觀眾也開始懷疑自己的認知。
勒‧格里斯的版本裡,他才是救德‧卡魯日一命的英雄,各種破壞友情、搶奪對方的行為也非他所願,一切都是伯爵的賞賜,作為下位者的他也只是聽命。幾次與瑪格麗特的邂逅讓勒‧格里斯深信,她與德‧卡魯日的婚姻並不快樂,且瑪格莉特也傾心於自己,因此,在卡魯日宅邸發生的事情不只你情我願,甚至是勒‧格里斯滿足貴族仕女要求的高尚舉動。看到這裡,觀眾已知片頭即將決鬥的兩人各說各話,或許這就是必須訴諸比武審判的原因。
沒想到,瑪格麗特的版本卻會讓人感到更不舒服。原來,德‧卡魯日也曾為她打扮與穿著暴露嫌她淫蕩;原來,德‧卡魯日只想爭自己的面子而非老婆的清白;原來,瑪格麗特的確說過勒‧格里斯英俊,但對其品行不以為然。其實不管她對勒‧格里斯的看法、個人穿著為何,「不就是不!」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781號判決對性侵害案件的「同意」提出,「沒有得到清楚明瞭的同意,就是不同意!」不確定、沉默或猶豫都不是同意,更何況瑪格麗特當下聲嘶力竭地哭喊不要,甚至還拜託、請求勒‧格里斯,這不是強暴是什麼?
可是,最後還是要幫德‧卡魯日平反一下,他畢竟也不是什麼大男人主義,把妻子的尊嚴放在地上踩的渣男。德‧卡魯日的確也懷疑過瑪格麗特不忠,也批評過她的打扮,但從兩點可以看出他很愛老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德‧卡魯日並沒有鎮日拿傳宗接代煩瑪格麗特,也允許她保有閱讀習慣,這在14世紀是相當難得的。姑且不論當時的女性識字率如何,身為騎士的德‧卡魯日本身是不識字的,婚後仍願意讓妻子閱讀表示他尚且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當然,即使是為自己的面子,決鬥敗北的代價可是會送命的,面對瑪格麗特向他傾訴自己受到的屈辱,德‧卡魯日不加思索就決定上訴,還算是中世紀的「舊」好男人。
以「決鬥」如此陽剛的元素包裝,如同戴蒙在很多專訪中提到,女性主義再怎麼大張旗鼓,仍舊無法打進最該理解的人群,但《最後的決鬥》透過歷史事件,用最暴力、最直接的方法與最赤裸、最衝擊的畫面,將自己想傳達的價值塞到觀眾眼前,強迫正視「強暴」與「性自主權」的定義。可能觀眾看起來不會太舒服,但絕對是一部既精彩又成功的電影。
圖片來源:IMDb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