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The Monk and the Gun 不丹沒有槍
類型:Comedy/Drama
導演:Pawo Choyning Dorji
演員:Tandin Wangchuk、Tandin Phubz、Kelsang Choejay、Tandin Sonam、Choeying Jatsho
Viola's Rating:8.2
去年以《不丹是教室》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導演巴沃邱寧多傑,再以《不丹沒有槍》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15強。這次討論比教育更嚴肅的議題:民主化與現代化,甚至帶入政治的元素,導演選擇以喜劇的方式呈現,帶領觀眾在歡笑中看見不丹近20年來的轉變。
不丹迎接現代化改革,除了成為世界上最後一個開放電視與網路的國家,國王更做出重大改變:實現民主化。當選委會抵達村莊,竟看到一名喇嘛帶著一支槍,準備進行一場神秘儀式…。
「投票還要教?」
主要角色之一是美國人,觀眾透過一位外來者的雙眼觀看不丹這個國家與他們的民主化改革。Ronald不但是外來者,還代表著西方觀點,而且是象徵民主與現代化指標的美國。導演讓他講出不少令人匪夷所思或啼笑皆非的話,但仔細想想,一同哈哈大笑的我們,不也是以帶有自身文化的眼鏡在檢視不丹嗎?Ronald聽到不丹人民正在學習如何投票,疑惑地問:「投票還要教?」美國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對於年輕的民主國家來說什麼都很新鮮,而片中很多符碼也直指美國的問題,這樣的角色安排非常用心。
楊照的《軍隊文化修辭學》一書提到「我有兩支槍,長短不一樣。」講到是戰爭的步槍與性愛的陽具。巧合的是,陽具崇拜是不丹極為重要的文化,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導演把代表權力與現代化的武器「槍枝」與象徵宗教的喇嘛放在一起。片中Ronald由於奉獻槍枝而在祭典上獲得大型的木製陽具,讓他哭笑不得,不過,在不丹陽具崇拜不見得與性有關,但與力量有關是無庸置疑的,所以將其與槍枝比對相當合適。除了陽具本來就是不丹隨處可見的元素之外,導演堅持要將之納入故事裡也是因為,在電影演繹的民主化與現代化後,不丹人民的純樸一點一滴地流逝。就像亞當夏娃吃下禁果之後開始感到羞恥,接收到西方文化後,不丹人開始對傳統感到尷尬,生活中的陽具圖像與符碼也大量減少。
「我們已經很幸福了阿。」
世界各國對不丹最強烈的印象就是「最幸福的國家」,雖然國民幸福總值的確是不丹國王所提出,希望能夠取代國民生產毛額的術語,但按照不丹自己的標準,國家也才排到90幾名而已。但是,即便如此,片中的不丹人民還是認為自己「原來」就是幸福的。民主與現代化是人民幸福的指標,因此所有國家都要跟進,這樣的觀念對不丹來說究竟是好是壞,外人很難置喙,就連導演也由於從小在外長大,所以看待家鄉的角度十分特別。可是,幸福是相對的概念,或許就是民主與現代化帶來紛擾,不丹人才理解自己過去很幸福吧。
「你們為什麼要教我們吵架?我們都是有禮貌的人。」
「民主」是受過西方教育的王室送給不丹人民的「禮物」,但人民不見得領情。引進民主不僅是制度,政治文化的本質也得一起導入。應該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只要一碰到政治就雞犬不寧,實行民主一段時間的我們可能會覺得「政治原先就是這樣」,但其實也不必要。擁戴自己喜歡的候選人不一定就要攻擊其他人,只是過於政治狂熱就難免會往這個方向發展。《不丹沒有槍》刻意呈現出人民明明沒有想要攻擊其他陣營的支持者,選委會卻還要教導他們互相謾罵的荒謬景象。導演也指出,片中「黃色政黨」因為擁有與國王同樣代表色而贏得選戰,的確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可見即使引進民主,短時間內要讓人民脫離君主專制的想法仍舊不是那麼容易。
「不丹有槍嗎?」
選委會主委聽到法會要與模擬投票同時同地舉辦很是高興,只要與宗教有關,人民的參與度就會大大提升。不要說不丹,就連實施民主化很久的國家也是如此。Ronald無法想像不丹的農民寧可無償將槍枝奉獻給喇嘛也不要他承諾的鉅款,他也很擔心喇嘛要兩把AK47是否要用來殺人,卻沒想到這場祭典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放下執念,尤其是那些讓彼此引起爭端的物件。喇嘛認為選委會主委是引起國家分裂的主因之一,因此力邀她一起參加,而為了取得古槍枝無所不用其極的Ronald與班吉也在陰錯陽差之下埋葬了他們的「執念」。
導演解釋,疫情期間的確有祈求國泰民安的祭典,祭典結束後眾人也一同建造佛塔,當時秉持著弭平紛爭與世界和平的信念,大家都進地基裡的的確就是片中所看到的武器。所以,不丹並不是沒有槍,畢竟警察都有配槍,國內怎麼可能沒有槍,但對純真的人民來說,槍是可以奉獻給喇嘛的供品,是能夠消除人類互相攻擊之心的工具。導演特意用鏡頭視角與話語暗示引導觀眾往「喇嘛是否會大開殺戒」的方向去想像,但這裡是不丹不是美國,《不丹沒有槍》也不是灑狗血的好萊塢電影,導演用片尾無厘頭的當頭棒喝邀請觀眾一起放下執念。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