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好雷】66 Seasons 66個季節

類型:Documentary
導演:Peter Kerekes

Viola's Rating:7.2

今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焦點影人邀請到兩位風格迥異的斯洛伐克導演,在斯洛伐克和平獨立約30年後的今天,從兩位導演的鏡頭裡看見國籍政體、後共產時代與社會主義瓦解下,一般人的生活。《66個季節》是導演彼得‧克雷克斯的首部紀錄長片,也在當年奪得捷克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最佳中歐紀錄片,並入選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


故鄉這座露天公共泳池,自1936年問世,走過66個季節,在導演眼中「歷史曾在此游過」。當泳池化為生機蓬勃的片場,成為世代共創搬演的交流場域,個人記憶也得以穿越時空。

《66個季節》拍攝於2003年,也就是斯洛伐克獨立10年後。1973年出生的導演,想要紀錄下1936年問世的公共游泳池,自然得採用「戲劇式紀錄片(drama-documentary)」的形式,所以有些人觀影時會覺得本片沒有「紀錄片」的感覺。紀錄片的定義本就包含科學的證據、戲劇性與藝術性。透過訪談曾經經歷過絲絨革命、與這座游泳池一起成長的老人,導演與觀眾得以一窺當年的日常生活與榮景。聽著老者講著當年池畔的趣事與自己在泳池從事的活動,導演試圖在舊地複製與重演這些口述記憶。不論是奶奶口中游泳池做為交友的社交場合,還是爺爺嘴裡說的偷看女性更衣室的惡作劇,不但以訪談的口述方式呈現,導演也讓演員演繹給觀眾看,不須自己憑空想像。



這部紀錄片的發想最初可能來自家庭電影,導演在泳池拿著攝影機訪問自己的祖母,從懷念已經仙逝的祖父開始,談論當年是什麼樣的光景。尤其紀錄片拍攝必定需要一定長度的時間,片頭訪問的一位爺爺,在旁邊的高樓說著自己在練習從上方看顧著這座泳池,沒想到紀錄片拍攝後期,他真的已經成為天上的天使。或許導演最初就是想讓老一輩懷想這座游泳池對他們的意義,才開始這部作品的創作,而影像最珍貴之處就在於能夠流傳後世,不要說66個季節,即便是100、200個季節,甚至這座游泳池都已不復存在之時,大家還是可以透過這部紀錄片遙想斯洛伐克的歷史與泳池的過去。

雖說斯洛伐克的獨立本就不是流血革命,但導演用泳池的故事訴說斯洛伐克的歷史,就更為平和,長輩記憶中的戰爭也就沒有那麼令人心傷。從老人口中講出他們年輕時的故事,導演的奶奶表示自己已經無法再游仰式,即便還能游,她也不願意在鏡頭前游,因此導演隨機在池畔尋覓適合的「演員」。究竟是否為路人,還是專業演員,不得而知,但這些由年輕人飾演的年輕版爺爺奶奶,也真的帶領觀眾回到當年。最後再由小朋友以水杯盛裝泳池水,注入他池,象徵斯洛伐克此刻還只是個很新的國家,未來無可限量。

圖片來源: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好雷】Avengers: Infinity War 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

【普好雷】Broken 私刑制裁

【好雷】The Florida Project 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好雷】血觀音 The Bold, the Corrupt, the Beautiful

【好雷】Sunny: Tsuyoi Kimochi Tsuyoi Ai Sunny我們的青春

【好雷】The Shape of Water 水底情深

【好雷】Thor: Ragnarok 雷神索爾:諸神黃昏

【好雷】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 一個人的朝聖

【好雷】Kingdom 王者天下

【好雷】Black Panther 黑豹